由大火引发的北京大规模整治行动仍在持续,但舆论场中出现的“北京借机清理低端人口”的声音令官方相当尴尬。
对此,北京时间11月24日,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《北京日报》刊文指出,官方实施的整治行动目的在于消除安全隐患,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不能混为一谈。
文章强调,北京疏解工作从未针对特定人群。北京的特质始终是“开放包容”。不过,要想发展,就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。
11月18日,北京大兴西红门一公寓发生火灾,造成19死亡,8人受伤,死者中包括8名儿童。随后,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牵头主导了为期40天的“大排查、大清理、大整治”专项行动。

自11月21日起,北京多个地区官方发布禁令,重点清理群租房和公寓租房。22日,不少租户被迫搬离,北京街头充斥着搬家的租户。
当天,流传网络的视频显示,有官方人员在整治行动中,动作粗暴,不仅砸碎临街商户玻璃,而且用脚踢开租房。
因此,舆论场中出现了不少声音:北京是在借机清理“低端人口”。这种声音还认为,整治行动会影响社会生活生产。不少网民义愤填膺,批评北京当局毫无人性,只为政绩。
不过,针对大面积的负面评论,北京当局被指动用公权力进行大规模的删帖活动。
“低端人口”一词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之口。
2016年,顾宝昌就大城市人口结构调整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,“通过政策将外来人口特别是其中所谓的低端人口清理出去,导致京沪常住人口出现增长放缓。但对超大城市来说,这不一定有好处,也不可持续。”
对此,《北京日报》表示,北京地域空间有限,资源有限,不可能什么都搞,必须“在量上做减法,在质上做加法”。
综编:褚文


猜你喜欢
0 条回复